他写过最好的雪景,经历过最苍凉的人生
为何远行?
在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上,岑参走过的路要远远长于其他人,盛唐时期两度出使西域,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歌。
与很多才子故事的开头相似,岑参“五岁读书,九岁属文,十五隐于嵩阳”,但可惜的是,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。直到天宝三载(744年),快三十岁的岑参终于进士及第,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一职,这个官职实在有些小,他不禁发出了“三十始一命,宦情都欲阑”的长叹。
之所以郁郁寡欢,是因为在岑参的心头,始终有一个未完成的沉重梦想——重振家族辉煌。
岑参自称“相门子”,在《感旧赋并序》中,他自豪地说,“国家六叶,吾门三相”,岑家曾经先后出过三位宰相,岑参的曾祖父岑文本给唐太宗当过宰相,祖父的哥哥岑长倩给唐高宗当过宰相,伯父岑羲给唐睿宗当过宰相。
但岑家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站错了位置,岑参的父亲也在岑参年幼时早早去世,家道从此中衰。于是,岑参毕生的追求,便是期望能光宗耀祖,“朱门复启,相府重开”。
自打踏入仕途开始,他就有着建立功业和垂名后世的想法。五年后,岑参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掌书记,一路经过酒泉、玉门关、敦煌、莫贺延碛,走上了出塞从军之路。这次远赴西域,他希望自己能像汉代的班超一样实现抱负。
然而,第一次出塞的经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,当真正见识到大漠和飞沙走石后,岑参感到的只有孤独和绝望。另一方面,事业理想也没能展开,这时,他经常怀念远方的故土和亲人,写下的诗歌也是愁绪满满:“塞花飘客泪,边柳挂乡愁。”
两度出塞
从西域返回长安之后,生活回归短暂的平静。岑参与好朋友杜甫、高适、薛据、储光羲登慈恩寺浮图,在溪水旁赏景,但闲适的生活之外,他依旧时常为复兴家族荣耀而忧虑。
机会再一次降临。天宝十三载,岑参再随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去往边陲。第二次出塞,见识和经验比以前多了不少,更重要的是,他遇到了一位赏识自己的好领导,岑参先以监察御史充安西判官,后又升任为伊西北庭支度副使。
封常清西征回军时,看着“骚马从西来,双节夹路驰,喜鹊捧金印,蛟龙盘画旗”的壮观场面,岑参由衷感叹道:“如公未四十,富贵能及时,直上排青云,傍看疾若飞。”
壮志满满的岑参也在这里迎来了创作的巅峰时期,他写下《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《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等豪气万丈的边塞诗作,描写激烈的军旅战斗生活,记录下奇丽的边地风景民情。
与其他诗人所写的边塞诗相比,岑参诗歌最大的特点,在于真实。他的诗词中出现了许多真实的西域地名,如郑振铎所说:“唐诗人咏边塞诗颇多,皆类捕风捉影。他却自句句从体验中来,从阅历里出。”
而且,他的真实边塞经历有出土的历史文物可以作为佐证。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 506 号墓曾发掘出一具纸棺,纸棺所用的纸,多是天宝十二年到十四年(公元753至755 年)的马料账账单,其中就有一张岑参的账单:“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㪷(斗)伍胜(升),付健儿陈金。”
“异乡人”
然而,写出过无数豪气诗歌的岑参,却并没有过上多少踏实顺遂的生活。
不久后,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,唐朝由盛转衰,一心希望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岑参,等来的却是两位上司的坏消息。
天宝十四年十一月,安西、北庭主帅封常清入朝,向唐玄宗自请御贼,唐玄宗遂命封常清为范阳、平卢节度使,封常清骁勇善战,但士兵们未经操练便仓促应敌,因而遭遇连连败退,后来,封常清与高仙芝终被唐玄宗遣监军边令诚斩杀。
封常清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,却一夜之间被杀,岑参的心情很是沉重。至德二年年初,岑参随安西、北庭大军东归。路过酒泉时,他写下《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》:
“酒泉太守能剑舞,高堂置酒夜击鼓。
胡笳一曲断人肠,座上相看泪如雨。
琵琶长笛曲相和,羌儿胡雏齐唱歌。
浑炙犂牛烹野驼,交河美酒金叵罗。
三更醉后军中寝,无奈秦山归梦何!”
前方征途漫漫,国家陷于危机当中,将来谁又能成为自己的知己和靠山……面对如此境地,岑参在酒泉太守席上泪如雨下。
作者:任思雨
制图:魏雷超
编辑:高萌
责编:宋方灿